誰說種地不劃算?重慶江津用好富硒土,讓農產品與眾不同
把“賠本買賣”做成增收營生
農歷三月,正是春耕春種好春光。
在不少人眼里,相比外出打工,種地收入不劃算。而在重慶市江津區,農民卻把這個“賠本的買賣”做成了增收的營生。近幾年,江津的水稻收購價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精品大米最高賣到了26元一斤。甚至農戶還沒插秧,城里人就已經來到村里,包下了地里這一年的產出。與糧食一樣,江津的幹果、蔬果、畜禽,在市場上也是一路走俏。
這里的農產品為啥這麼火?江津給出的答案是:用好富硒土,帶著百姓富。
富硒農產品,賣出新花樣
江津是“中國長壽之鄉”。這里的人為何長壽?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耗時一年在這里開展資源普查後得出結論:江津區90.21%的土壤含硒量達到中高水平,出產的農產品大部分富硒。
既然富硒的水土能帶來長壽,那能不能帶來富裕?2013年,江津開始大力發展富硒農業。
在江津區柏林、四面山等12個鄉鎮,重慶糧食集團江津區糧食有限責任公司開發了3萬畝優質富硒水稻基地。
“20多年前,我們就開始嘗試推廣富硒大米了。”該公司總經理王紹林介紹說,“自從江津‘富硒’的牌子打響以後,我們富硒大米更是銷到北京、武漢、成都、貴陽等地。其中‘梯田印象’係列大米最低4元一斤,最好的26元一斤,而且供不應求,8個月就賣完了全年的貨。”
富硒大米有多火?甚至秧苗還沒插進土里,將來產出的大米就已經售罄了。在江津區中山鎮,有一個200畝的有機富硒基地,這里也是富硒大米“私人定制”的試驗田。感興趣的城里人掏出6000元錢,提前定下一畝地,在一年耕耘以後,這畝地將帶給他500斤的精品富硒大米。“想包地的人可不少呢,將來規模還能更大。”王紹林說。
2015年,這家公司賣出了1000多噸富硒大米。王紹林算了一筆賬:富硒大米帶來400萬元利潤,讓農戶至少增收120萬元。
類似“定制大米”的銷售法子,江津人想了不少。在江津區石蟆鎮,有個蟆城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用手機打開相應網頁,該公司許多產品的生產過程都能實時觀看。
“看,這是大鵝,這是跑山豬,這是大米加工廠……”一邊切換著手機屏幕上的場景,該公司銷售部經理刁儒吉告訴記者,“所有畫面都是實時監控畫面。我們的富硒農產品質量過關,不怕監督。”
靠著這手絕活,蟆城供銷社的市場越做越大。同時,農作物通過全程社會化服務進行組織化生產,以大米為例,農戶每畝地節本增收900元左右。
到2015年底,江津區建成標準化富硒種植基地32.68萬畝,富硒水產面積2.8萬畝,年出欄富硒禽畜227.5萬頭(只)。富硒產業產值達到33億元,同比增加32%。
含量免費測,質量可追溯
在江津區德感工業園東江路,有個富硒農產品監督檢驗檢測中心。這是一棟並不算大的小樓,但是每天來來往往的人還真不少。
63歲的溫正樹是江津區德感街道臨峰社區星光村人,經營著一個家庭農場。
“我是來取檢測報告的。”溫正樹說,“這兩年不管是來買雞鵝還是買蜂蜜的人,上來先問‘富不富硒’,這我哪兒知道?區里下村宣傳,說這里可以免費檢測,我就把農場里能測的都拿來測了。這下人家再問我,我能拿著憑據跟他們說:富硒!”
農產品富不富硒,口說無憑。為了做好富硒農產品的質量監督管控,江津區專門成立了這個檢測中心,投資300多萬元添置專業設備,配備專職技術人員,為農產品進行硒含量的免費檢驗檢測。
通過硒含量免費檢測,江津農產品的富硒之說有了靠得住、拿得出的憑據。而富硒農產品這門生意要做長久,質量管控也必不可少。為此,江津雙管齊下。
把小而散的農業生產“遊擊隊”,培育成為“正規軍”。通過建立江津富硒商會,80個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富硒的江津品牌。同時,江津積極開展富硒“三品一標”申報和認證,全年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30個、綠色食品20個、名牌農產品5個。
質量監管做實做嚴,質量追溯等新技術手段也逐步應用。江津加強與重慶農科院檢測中心合作,對富硒農產品的監管更加嚴格。通過企業送檢和監督抽查兩種方式,全年檢測農產品800個以上,抽檢樣品300個以上。農委、工商、食藥監等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查處假冒偽劣產品。依托區鎮村三級管理,應用二維碼信息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正在逐步實現。
電商多渠道,山貨更好銷
在江津區李市鎮大橋村,有座羊兒山。在外打工多年的周鴻回來包了一片山,養雞、養兔、種地。
記者來到這里時,周鴻正在和幾個工人一起把土雞蛋裝進特制的塑料盒里。“盒子是專門做來運雞蛋的,從一米高摔下來都沒事兒。”周鴻說,“富硒土雞蛋,賣到全國去了。不包裝嚴實,在路上碎了,生意就沒法做了。”
在牆上的一面小白板上,記錄著北京、上海、江蘇等地顧客購貨的信息,七八個顧客要的禽蛋加起來就有上千個。
“每天都能賣出2000個左右。”周鴻說,“我自己養的雞每天能下800個蛋,還有30戶農戶跟我簽了協議,每天能提供1200個蛋。”
村民漆巨華就是周鴻的“供貨商”之一。“以前都是自己拎著到鎮上去賣,走一個小時的路不說,擺攤賣,生意也不穩定。”漆巨華說,“現在由這邊收購,省心省事,價格還比市場價高。”
周鴻把雞蛋包裝好了以後,送到鎮上的電子商務服務站。快遞公司每天準時來站上取貨,將十里八村的各色農產品,分發到全國各地買家的手上。
江津區與趕街網聯手,通過在村鎮設服務點的形式,構建起“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農村電商網絡。周鴻的銷售正是靠的這個平臺。
“我們還建立了自己的電商交易平臺——重慶富硒網,同時也在淘寶開設了江津硒貨旗艦店。”江津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兩條腿走路。線下,重慶主城和江津共有富硒專賣店29家,江津的農產品企業向數百家超市直接供貨,我們還在雙福國際農貿城建了一個大型的富硒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
“富硒富民,這是我們要進一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江津區委書記陶長海說:“我們將借助‘中國長壽之鄉’的金字招牌,大力發展富硒產業,撬動現代農業提檔升級,加快建設‘富硒之地、長壽之鄉、實力之區、和善之城’。”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