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眼中,衛星是高科技產品,民用衛星多用于氣象、通信等領域。近日,吉林省農業農村領域、吉林省林業廳分別與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吉林一號”衛星應用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衛星即將在農業、林業領域大展身手。
2015年10月,“吉林一號”商業衛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顆以省的名義冠名發射的自主研發衛星。衛星在農林水利、國土資源、環保測繪、旅行交通、居家養老都可發揮重要作用,升空後半年來累計執行2000余次成像任務,向行業用戶、高校、研究機構提供大量高品質遙感數據。
吉林是我國的農業大省、林業大省,衛星應用在農業、林業領域的空間非常廣闊。“衛星+農業”“衛星+林業”深入融合可以讓農業、林業作業更加智能、高效、精準。
“‘吉林一號’用3天時間就能把全省農業用地掃描一遍,通過紋理明確分清種植作物,便于對種植面積進行統計。當發生病蟲災害時,衛星上的農作物光譜信息就會產生變化,提高對病蟲災害預警和統計的效率。”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宏光說。相比于人工作業,在農業估產、農業資源普查、作物長勢監控、土地確權等領域,“火眼金睛”的衛星將輕松搞定,助力吉林實現農業現代化。
據介紹,每到春秋兩季,林業部門要利用有人機對森林實施全天候防火檢查,若採用衛星實時監控,不僅能對事故點迅速做出判斷,也能大大降低投入。濕地生態係統、林業病蟲害防治、林業生態修復……衛星、無人機、光電傳感將構建林業空天地一體化係統,實現智能林業。
根據發展規劃,吉林省將依托長光公司在2030年前建成由138顆衛星組成的“吉林一號”星座,具備全天時、全天候、全譜段數據獲取和全球任意點10分鐘內重訪能力。“衛星+”產業將與多個傳統產業融合開辟新業態和新可能。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