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徐州市農委邀請省高產創建專家組來徐州進行實產驗收。銅山區利國鎮譚家村1.36畝高產攻關田,小麥籽粒鮮重980公斤,含水率14.5%,折成13.5%的標準水分,平均畝產達到712.3公斤,創江蘇省小麥單產新紀錄。
徐州市偉華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銅山區利國鎮譚家村1130畝耕地,建設千畝小麥良種繁殖基地,是市農委調研員、小麥專家董全才的糧食生產聯係點。該基地在董全才的全程技術指導下,實現了小麥單產新突破。此前,市農委組織專家理論測產,平均每畝45.6萬穗,每穗粒數40.2粒,預計千粒重42克,理論單產769.9公斤,折實單產692.9公斤。根據徐州市偉華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小麥收獲入庫統計,1130畝徐麥35繁殖田,實收小麥77.97萬公斤,平均單產690公斤。
市農委糧食生產技術處處長易傑忠介紹,此次小麥高產攻關主要有四個方面經驗:一是選用高產良種。該合作社與江蘇徐農種業合作,選用高產新品種徐麥35作為繁殖品種,為基地小麥產量突破創造了條件。二是控制播期播量。根據品種特性,確定播種期10月12日-20日,採用半精量條播機統一機播,播種量每畝6-10公斤,實現一播全苗,為小麥夠苗足穗奠定了基地。三是精確高效施肥。基地配置了機井、暗管,確保麥田澆灌水源,在今年春季氣象幹旱的情況下,于3月25日-28日小麥拔節期利用機井設備及時抗旱澆水,每畝追施穗肥尿素12.5公斤,為小麥增粒增重增加了支撐。四是綜合防治病蟲。在今年小麥穗期天氣利于赤霉病發生蔓延的情況下,重視小麥穗期“一噴三防”,在初花期和揚花結束期兩次綜合防治小麥穗期病蟲害,將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1%以下,為小麥增產豐收提供了保證。
駱耀明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