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總書記到達黑龍江第一站的林都伊春,林下經濟的發展火熱升騰。總書記對伊春林下經濟發展的讚許,為林業職工帶來了希望,指明了方向。
在伊春烏馬河區伊東中心林場特色蔬菜瓜果基地,高級農藝師張純貴邊領路邊對記者說,“學習了習總書記到黑龍江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我更堅定了信心,我們這個基地的路子沒有錯。”
記者看到,一座座溫室內碩果累累:“老也黃”豆角長滿一架又一架、“臺灣金串”番茄長勢旺盛。這樣的溫室,該基地共有12棟,一年四季產蔬菜、水果,每棟每年至少收入8萬元。這還不算,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觀光採摘遊,基地又種植了150余種特色瓜果。“五角茄”、“砍瓜”、“鑽石瓜”等南瓜品種在這里都能看到,這些大小不一、奇形怪狀的南瓜,既可觀賞把玩,又可作為瓜宴的食材,可謂一舉多得。
作為林業資源型城市,伊春市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陷入了資源危機和經濟危困。停伐後,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林業經濟林中發展,林區工業林外發展”的思路,變“採山”為“種山”,實施農林一體化經營的發展戰略,圍繞“紅藍黑黃+林藥+林畜”六大產業,在廣袤的大森林里唱響了一曲讓林區人民增收的致富之歌。
紅是以紅松籽為主的堅果產業鏈。近年來累計營造紅松果材林26.7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紅松子採集基地。全市榛子年蘊藏量38萬噸,還有50萬畝人工改培榛子林。中盟集團總投資5.2億元的紅松球果全產業鏈產業化項目將在年內投產,以紅松子精煉松仁油為主,達產後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
藍是以藍莓為主的小漿果產業鏈。全市野生藍莓年蘊藏量12萬噸,已建成“友好萬畝藍莓”等基地9個,種植總面積6.2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和東北三省重要的藍莓集散基地。目前,以越橘莊園、忠芝等為代表的藍莓深加工企業達29戶,推出藍莓果酒、飲料、果醬等8大係列160多個產品。
黑是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鏈。全市食用菌規模穩定在5億袋以上,棚室立體化栽培模式加速推廣,立體栽培棚室達226棟。
目前,總投資5億元的黑尊黑木耳全產業鏈項目正在建設中,菌包項目已竣工投產,年產量3000萬包。
黃是以寒地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的豆制品產業鏈。現已建成嘉蔭50萬畝國家級綠色大豆基地,年產量達6.5萬噸。龍頭企業永旺集團年產腐竹、豆皮等豆制品1萬噸。
林藥是以小興安嶺道地藥材為原料的北藥加工產業鏈。伊春藥材資源總量佔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已探明儲量的40余種野生藥用植物總蓄積量達200多萬噸。目前,全市有各類藥材種植基地97個,種植和改培面積達47萬畝。南岔“森林百草園”、湯旺河天一藥業等一批新種植基地正在全速建設。6戶制藥企業全部通過GMP認證,生產中藥、西藥、森林保健品三大類247個品種。
林畜是以寒地森林豬為主的特種養殖加工產業鏈。重點發展“兩牛一豬”,全市森林豬飼養量達到20.6萬頭,生豬飼養量達到98萬頭,肉牛飼養量達到18萬頭,奶牛存欄量達到3.1萬頭。同時,依托冷資源,大力推進狐貉貂等毛皮動物養殖,全市毛皮動物飼養量達8.6萬只。寶宇集團已建成年屠宰30萬頭森林豬加工廠,遠期養殖量將達到100萬頭,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
圍繞6條優勢產業鏈,伊春市引進和培育了規模以上龍頭企業60戶,各類種養基地達到261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7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17個。去年全市林下經濟總產值實現79.4億元,同比增長29.6%;林下經濟從業人員人均純收入1.5萬元,同比增長10.1%。
伊春發展林下經濟,不僅使森林資源得到休養生息,還可實現“依托資源不依賴資源,讓青山綠水流金淌銀”的發展目標,走出一條“生態保護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