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三夏”大戲落幕豐收年里話豐收

2016年06月20日 15:17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字號:       轉發 打印

  從5月底開始,河南拉開“三夏”麥收大幕。從南陽“開鐮”起,8000余萬畝小麥由南向北開始陸續收獲,截至6月13日17時,全省已收獲小麥面積8129萬畝,約佔種植面積的99.7%,其中機收面積7977萬畝,機收率達98%,全省麥收基本結束。

  A豐收遇雨天愁壞種植戶

  6月4日至6日,正值“三夏”麥收高峰期,全省出現大范圍降水,平均降水量為20.4毫米,部分地區受災。據河南省農業廳公布數據顯示,全省累計小麥受災面積63萬畝,其中因風不同程度倒伏58萬畝,受雹災損壞5萬畝。據了解,新鄉受災面積較大,主要發生在輝縣、延津縣、原陽縣及新鄉縣。河南日報農村版·農資快遞記者從河南省農業廳了解到,全省累計小麥受災面積不到種植面積的1%,整體上對全省夏糧生產沒有造成大的影響。

  6月7日下午,天剛剛放晴,扶溝縣張塢崗村的劉海良趕緊叫來收割機,搶收自己家里的3畝小麥。

  這天下午,忙碌的不僅是劉海良一個人。經過一上午的日曬,麥田依舊很濕,劉海良一邊用鐮刀割去地頭的小麥,一邊“訴苦”說:“賴好機器能下地,得趕緊收。”這也是該村許多村民的想法。

  收割機開足馬力,在轟隆聲中,吞進去麥穗,吐出來麥粒。地頭的拖拉機、小三輪車旁,都是等待的村民。每當收割機要倒麥子時,周圍的村民都會過來幫忙,村民說這不僅是以往麥收時養成的習慣,也用來加快收割機效率,好早點收割自己家的麥子。

  看著麥子倒進拖拉機,劉海良一邊扒拉著麥子一邊說:“這兩天下雨下得心里發慌,從來沒遇見過這情況,其實這時候收割機下地會壓實土地,對秋種不好,但壓就壓吧,聽說明天還要下。”發動拖拉機,滿載著收獲的小麥,劉海良終于露出了笑容,一邊跟村民大聲說著,一邊向家里開去。

  就在劉海良開著拖拉機回家的時候,張塢崗的劉喜卻笑不出來,他家的地在村東邊,屬于黏土地,收割機根本沒法下地,而往年這個時候,麥收基本都結束了。11畝小麥,只能期待晴上兩天,“明天機器也進不去,除非後天也是晴天才能收。”劉喜無奈地說。

  B 陰雨天誤事“麥客”北飛難

  每年麥收時,總會有這樣一群人開著農機輾轉各地,他們可能來自北方各個省份(自治區),甘肅、寧夏居多。他們也常被稱為“麥客”,兩三人一臺收割機,一般會幾臺機器搭伴,在麥收開始時,從湖北開始,沿著麥收的路線,從南向北,經過河南的南陽、漯河、許昌、開封、周口,轉至新鄉、安陽,隨後出河南,進入山東、河北。

  農機手就像候鳥,沿路收割小麥。農機手進入麥田,首先會測量麥田大小,與村民確認收割面積和價格,而後開始收割。機器開動,兩人一組,晝夜不停,“人歇機器不停”,村民會送飯到地頭。來自甘肅的農機手韓興明,便是這群候鳥之一。

  在湖北麥收時,韓興明已經出來將近20天,每年的麥收,他會出來將近兩個月,通過農村的麥收經紀人,提前確定沿途收割地點。提起陰雨天,他直言“耽誤事兒呀”。對于農機手來說,時間意味著收入,只有不停開動機器,才會有收益。而連續兩天的陰雨,讓他和收割機只能“趴窩”。

  韓興明駕駛的是一臺相對老舊的收割機,一天的作業量在120畝左右,每畝收費50元到70元不等。湖北、河南、山東、河北,兩個月的時間,能夠有近3萬元的收入。“現在收割機太多了,收入明顯沒有以前高,我們也就賺個辛苦錢,最怕機器停下來,這已經被困兩天了,不管是機器損壞還是陰雨天,都會影響割麥子。”韓興明說。這里麥收結束後,韓興明和他的收割機,將會開赴山東,他希望別在遇上陰雨天。

  C秸稈要禁燒關鍵是“出路”

  隨麥收而來的,還有秸稈禁燒,由于焚燒秸稈污染環境,且易造成火災,禁燒秸稈也成為“三夏”期間的工作重點。秸稈不能燒,要怎麼解決,一直是“頭疼事兒”。

  堵不如疏,關鍵問題,是如何為秸稈找“出路”。河南省供銷社在扶溝縣建立的糧食綜合產業園,利用先進的秸稈處理機械,將秸稈回收利用,制作成有機肥,再施入田間,不僅解決了秸稈處理難問題,也對作物生長和土壤地力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

  6月7日,在扶溝縣崔橋鎮古城村,秸稈打捆機正在作業,據介紹,該款從國外進口的機械,能夠高效率回收秸稈並打成捆狀,日作業量可達到3000畝。收割機將小麥收獲後,摟草機緊隨其後將秸稈集中,打捆機隨後將秸稈打成重達700余斤的捆裝,裝運至其他地方。

  在作業現場,河南日報農村版·農資快遞記者看到秸稈打捆機效率極快,作業後的麥田,秸稈被清理幹凈,方便秋種。據扶溝縣糧食綜合產業園負責人介紹說,為了解決秸稈問題,園區不僅採用了大型秸稈回收機械,還添置了生物有機肥加工機械,回收後的秸稈,將會與腐熟過的牛羊糞便等經過發酵等工序,制作成有機肥,返施入土地,不僅能夠解決秸稈禁燒問題,還能夠秸稈高效還田。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