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甘肅秦州:雙聯行動聚民心 精準扶貧解民憂

2016年07月06日 13:20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以精準扶貧提升扶貧幹部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以扶貧村莊的變化帶動貧困人口的減少,以“滴水穿石”的韌勁、久久為功的精神增強群眾的信任感、獲得感;以時不我待、機不可失的緊迫感讓貧困人口“豐滿羽翼”,以當下“扶志”、“扶智”到立足長遠的讓貧困人口徹底擺脫物質貧困、精神貧瘠。我們相信,沿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路子,借助社會合力的推動,確保華岐鄉文莊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將會是一個漸行漸近的美好現實。秦州區國有資產經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剛平說。

  華岐鄉文莊村位于天水市秦州區華岐鄉西南部,距鄉政府駐地1公里,皂華公路沿村而過。火熱的6月,記者來到華岐鄉文莊村採訪,只見寬闊通暢的柏油馬路,阡陌縱橫的林路渠網,初具規模的特色產業,整齊劃一的農家房舍內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青山綠水中蕩漾著文明富裕之風。

  滄海桑田話變遷

  華岐鄉文莊村現有人口165戶753人。截至2014年底,共有貧困戶82戶384人,貧困發生率51.66%,是華岐鄉的重點貧困村之一。2015年文莊村實現精準脫貧36戶177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51.66%降低到28%。

  走進村民文天祿家中,記者眼前一亮:高高的門樓,水泥硬化後整潔的庭院;進入屋內,寬大的客廳,上檔次的裝修,沙發、茶幾等一應俱全,茶幾上的果盤里有豐盛的幹果;小客廳里有彩電,各種盆養鮮花盛開著,臥室內是時尚的木床。“房子120多平方米,收入以核桃和蘋果為主……”文天祿熱情介紹著。

  說起精準扶貧及雙聯工作開展以來文莊村的變化,退休的文老師從農村的道路、產業等發展方面如數家珍地介紹:以前鄉村道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現在柏油馬路村村通,硬化道路家家通,許多村里的巷道水泥硬化了;農村的生活普遍提高了,衣食住行都在變化,房子和以前沒法比,磚瓦房甚至于樓房很普遍了;過去農村里人力架子車都緊缺,現在家家都有“三馬子”、拖拉機、小轎車也普遍化了;在醫療衛生服務上,新農合經過幾年來的試點,已經逐步完善,農民頭疼腦熱也能報銷,老百姓負擔減輕了、精準扶貧貸款也為很多貧困戶提供了生產壯大的機會……

  俯首甘為孺子牛

  2015年以來文莊村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緊緊圍繞“兩增加一減少”目標,依托“百聯千扶萬幫”工程在雙聯單位秦州區國有資產經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大力幫扶下,扶貧成效顯著,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秦州區國投公司副總經理文建龍告訴記者,文莊村作為秦州區國投公司精準扶貧幫扶的村,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區國投公司與華岐鄉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了一係列幫扶計劃,截至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區國投公司通過自籌資金在文莊村實施的精準扶貧幫扶項目共計10個,概算總投資約130萬元。從200畝優質果園建設,9100株優質紅蘋果苗購買,1000㎡文莊村廣場建設、文化廣場硬化、美化、綠化到300米文化牆項目、350米景觀牆、垃圾場、機井、水房、蓄水池建設,150米主街道硬化、文石村1.5公里硬化道路,50米堤防護坡新建,過水橋路面修建、200米水毀河堤修復,6公里沙化道路扶貧項目投資、小巷道硬化、果樹建園20盞太陽能路燈安裝,文莊村互助資金協會成立,10余起村民矛盾糾紛的排解、引進省內名企對文莊村約1000多畝土地的流轉、貧困戶勞動力培訓、危舊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空巢老人的關心關愛、留守婦女兒童的幫助甚至于村規民約的修訂等一係列工作,都留下了秦州區國投公司扶貧工作隊積極、主動參與的身影。

  文莊村村主任文祥生告訴記者,一年來在秦州區國投的大力幫扶下,貧困戶文天錄等3戶村民居住巷道出行不便問題解決了,產業扶持的效果顯現了,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扶貧成效顯著,36戶貧困戶177人成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有望年底實現整村脫貧。

  揚帆續航談發展

  為了切實改變文莊村的貧困面貌,秦州區國有資產經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挑選精兵幹將,以秦州區國投公司副總經理文建龍、總經理助理兼辦公室主任陳小軍為首的包括區果業局、文廣局、鄉政府等單位的6人幫扶小組吃住在村開展幫扶工作駐村時間長達270天,深入貧困戶體察民情、戶情、村情,各類基礎性工作迅速開展起來,精準確定貧困戶、精準建檔立卡、精準建立大數據平臺、精準制定幫扶措施、精準到戶辦理專項貸款、全覆蓋零距離指導謀劃發展致富產業,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各類政策精神,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幫助群眾挪窮窩、改窮業、拔窮根、換窮貌。雙聯行動開展以來,為了克服“走訪式”幫扶和“做客式”聯戶,區國投公司改進駐村方式,強化駐村工作組作用,以“不斷線”的工作方式持續關注,長期支持。“長流水”“不斷線”,使幫扶工作隊幹部的雙聯工作有了連續性。他們沉下去、接地氣,察民情、解民憂,消除“代溝”,準確掌握其心聲,一步一步,持續發力,千方百計解決群眾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文莊村駐村幫扶隊成員帶著責任和壓力,集中利用20多天時間與鄉、村幹部一道不分白天黑夜、天陰下雨,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挨家挨戶走訪摸底,做到了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全面準確掌握了文莊村全村165戶753人生產生活情況,為精準識別貧困戶奠定了堅實基礎。

  乘風破浪正當時

  文莊村氣候幹旱,農業基礎設施落後,“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吃蛋,種田為吃飯……”是過去全村的真實寫照。

  村里的老百姓都是靠農作物種植來吃飯和養家糊口,群眾的增收渠道單一,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收獲的僅僅是口糧。

  華岐鄉一個較為偏僻的小鄉鎮,農業基礎薄弱,道路不通,信息不暢,水利設施落後,群眾思想觀念陳舊。如果要想全鄉農民富起來,不夯實農業基礎,打破制約經濟發展的落後面貌,一切均為空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農耕文化給農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農民真正的出路在于擺脫傳統農耕文化的束縛,接受市場的洗禮。

  為了破解村民增收難題,秦州區國投公司和文莊村村委組織群眾搶抓春季建園有利時機,完成果樹建園700畝(核桃園400畝,蘋果園300畝),建立扶貧互助協會1個,實現了富民產業的從無到有。這個轉變不僅僅是生產方式和財富訴求的轉變,更重要的是觀念和認識的轉變,而核桃園和蘋果產業的發展壯大也正在成為文莊村精準扶貧的抓手和鄉村產業富民的新鏈條。

  “‘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同向發力,為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去年以來,我們在市、區‘雙聯’單位的傾力幫扶下,在基礎設施、富民產業建設、村級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村容村貌整治、群眾就醫條件改善,貧困戶勞務技能培訓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華岐鄉黨委書記崔永強自豪地說!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們村能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多虧了精準扶貧政策和來雙聯的幫扶幹部,他們真是比親戚還操心,在前期工程建設時期,幫扶工作隊長期駐扎,比村里人還操心村里的建設。”6月下旬,指著已建好的文莊村文化廣場,村民文大爺對記者說。

  村民言語中的信賴,令幫扶工作隊很是感動。幫扶隊長陳小軍對記者說,“群眾是通情達理的,其實我們並沒有做多少工作。但是,當看到幹部是真心來幫忙的,他們便很快敞開了心扉,還老是熱情地喊我們去吃飯。”

  離開文莊村時,村主任文祥生對記者說,文莊村的脫貧任務很艱巨,說到底還是資金問題。除了他們自身努力外,還得靠遠方的“親戚”繼續支持。他們相信,通過一兩年的努力,文莊村一定會“鹹魚大翻身”,在全區率先實現貧困戶銷號,率先實現整村脫貧。

  全面開花,初顯成效,華岐鄉文莊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美好的現實。文莊村只是羲皇故里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但它真實地折射出了羲皇故里,秦州大地正在發生的改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