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雲南彌渡: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步伐強勁

2016年07月22日 16:35 來源:大理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訊(通訊員 李武華) 彌渡生物資源豐富,素有“滇西糧倉”、“蔬菜王國”、“魚米之鄉”的美譽。近年來,彌渡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把高原特色農業作為龍頭產業來培育,創新“基地+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重點抓好蔬菜產業、畜牧業和特色經濟林果產業發展,鞏固提升烤煙產業,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重投入,農民致富有保障。每年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2億元以上,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農村“五小水利”等一大批農田水利建設工程,不斷夯實特色農業發展基礎。近年來,累計投資14.91億元,建成大橫箐、巴衝箐、桂花箐、長坡嶺4座小(一)型水庫,彭家莊(中型)水庫開工建設,小村箐小(一)型水庫即將開工建設,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8萬件,建成高穩產農田18萬畝,壩區耕地實現田園化,山區耕地實現梯臺化和水澆化,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網、溝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農業生產格局。

  促流轉,做大基地規模。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體係,鼓勵農民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流轉土地,引導土地資源向合作經濟組織、種養大戶、農業園區集中,促進特色農業規模化經營。目前,全縣流轉土地5.15萬畝,通過整合項目資金,建成62.9萬畝優質泡核桃基地、20萬畝現代煙草基地、10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3萬畝中藥材基地、2萬畝制種基地、1萬畝淡水漁業基地,全縣39個農產品和50.46萬畝農產品基地通過國家級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及無公害產地認證,創建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種植基地質量安全示范區10萬畝,高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立特色,做強特色產業。立足彌渡農業資源稟賦,發揮市場優勢和比較優勢,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先後出臺了《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等10余個指導性文件,發展壯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圍繞建成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的目標,推進蔬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種植蔬菜18萬畝,實現總產75萬噸,產值16.1億元。全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生豬生產基地、特色奶源基地、林下畜牧業基地,建成畜禽規模養殖場645個。鞏固煙草支柱產業地位,種植烤煙5.75萬畝,收購煙葉15.08萬擔,實現煙農收入2.32億元。建成62.9萬畝優質泡核桃基地,實現核桃產值3.43億元,水果種植基地5.02萬畝,實現產值2.04億元。淡水漁業養殖面積達1.23萬畝,全年產量1.37萬噸,實現產值2.1億元。種植紅花、燈盞細辛、滇重樓、續斷、食用玫瑰等品種3.7萬畝,實現產值1.72億元。全縣現有桑園面積1.66萬畝、茶園面積1.15萬畝,實現茶桑產值0.71億元。完成小麥、大麥、油菜、水稻良種繁育、雜交玉米制種面積2.4萬畝,實現產值0.65億元。

  重培訓,科技爭先促效益。依托各種服務平臺,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工程”3大工程,加快農業科技普及推廣,農村50歲以下農民至少掌握一門實用致富技術。用活用足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普及,制定14種蔬菜、4種水果的標準化種植規程標準,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普及率達95%以上,《彌渡大青菜種植加工綜合標準》成為全省首個大青菜種植加工的規范依據。推廣物理生物防蟲技術和煙葉蚜繭蜂防蟲技術,生態農業發展理念逐步形成。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係建設,建成農產品安全檢測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7.51%。農業科技創新和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帶動全縣種養殖業科學化、標準化生產,全縣高原特色農業基本實現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育龍頭,打造高原特色農業示范縣。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83個、家庭農場達113個;創建蔬菜標準園、水果標準園和州級現代農業莊園各一個。堅持用抓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規劃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3.77平方公里,制定出臺園區管理辦法及優惠政策,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企業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推進優勢產品向優勢企業集中、優勢企業向優勢產業和優勢區域集聚。採取政府引導、財政貼息、資金補助、技術支持等方式,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5萬多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涵蓋煙草、無公害蔬菜、山地牧業、林果、淡水漁業、制種、生物藥業等特色農產品,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群。目前,累計培育州級以上龍頭企業11戶,新增出口創匯農產品加工企業一戶,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達15.15億元,帶動農戶5.9萬戶,創雲南省著名商標2個。全縣非公企業從業人員19033人,其中農產品加工企業就業5000余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縣內企業就業人數496人,人均月工資2500元左右,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