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雲南巧家縣:“互聯網+”助力生態農業

2016年08月02日 14:39 來源:雲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今年我家的藍莓一半以上都是在網上賣出的,非常便捷,價格也還不錯!”近日,巧家縣馬樹鎮小河塘村龍樹社的村民胡興學說起互聯網是樂不可支,他是村里運用互聯網銷售水果比較早的村民之一,也更多地體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益處。

  近年來,巧家縣貫徹實施“互聯網+農業”戰略,大力探索農業生產、管理、服務和經營4個環節的互聯網+的應用模式,加快農業全產業鏈條的提擋升級,加快農村電商的應用普及率,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如今,互聯網的運用為巧家縣現代農業插上了快速騰飛的翅膀。越來越多的農戶通過互聯網學習和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並通過網絡銷售巧家的農產品,“互聯網+農業”成為巧家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如果不是依靠微信銷售,我家今年的藍莓根本賣不了這麼好的價錢!”巧家縣小河塘村紅樂村孫洪敏高興地說。今年,她的農場生產的4000公多斤原生態藍莓,賣出了每公斤100元的好價格,一個月的時間,已銷售了近2000公斤。“這完全得益于‘互聯網+’。”

  孫洪敏介紹,去年,她家生產的藍莓只賣到80元一公斤,後期只能以70元的價格賣給小商販。今年,她試著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了一條“好藍莓吃出好身體”的帖子,很快就有人來詢問,五月底第一批自然成熟的藍莓發給預訂客戶後,得到客戶一致好評。此後銷售好得出奇,僅二十幾天2000多公斤藍莓便銷售一空。

  “通過微信模式營銷,我們鎮賣的不僅是產品,更是一種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馬樹鎮的宣傳委員陳升華說,截至6月27日,巧家縣馬樹鎮的藍莓基地迎來了上千位鄉村遊客人。

  在巧家縣金塘鎮雙河村楊天奎告訴筆者:“以前公路到不了地里,全靠人背到街上賣,成本較高,也賣不上好價格,今年公路修到地里,再利用互聯網‘微巧家’的宣傳,今年的西瓜在地里就被‘搶’光了,價格翻了一倍。”說起今年通過網上宣傳銷售西瓜,給自己帶來的近10萬元額外收入,楊天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金塘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當地生態農業發展勢頭迅猛,現在農村群眾加入電商平臺的積極性很高。以西瓜、反季節蔬菜等為主的特色產業基地初具規模,信息流、商品流的速度不斷加快,加快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