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山東農民:“掌中種糧”,不再“夏忙”

2016年06月03日 14:3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轉發 打印

糧食生產告別“傻大笨粗”,迎來“高精尖強”

山東農民:“掌中種糧”,不再“夏忙”

▲6月2日,在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梁山村,收割機在進行小麥收割。當日,山東省小麥收獲開機儀式在濟寧市嘉祥縣舉行。山東省是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產區,今年小麥收獲面積約為5687萬畝,將有16萬臺聯合收割機進田作業,預計6月10日左右山東小麥機收將進入高峰期。  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新華社濟南6月2日電(記者趙新兵、潘林青)齊魯六月,田野流金,5600多萬畝小麥長勢喜人,一派豐收景象。2日在嘉祥縣紙坊鎮舉行的一場簡單儀式,拉開了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產區山東夏糧機收工作的序幕。

  大型收割機在麥浪中穿梭。從“揮汗如雨”到“坐享其成”、從“巴掌田”到“連片地”、從“土中種糧”到“掌中種糧”……山東的糧食生產,已告別“傻大笨粗”模式,變得越來越“高精尖強”,成為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中一道靚麗風景線。

  從“揮汗如雨”到“坐享其成”,小麥機收率將達98%

  2日上午,在嘉祥縣紙坊鎮梁山村的麥田中,10余臺收割機排成一排,秸稈打捆機、拖拉機跟隨其後,僅十幾分鐘,10余畝小麥便收獲完畢,小麥秸稈打捆、夏種等工作也同時進行。現場的農機手曹先紅告訴記者,一臺“雷沃谷神”聯合收割機一天能收獲小麥100余畝。

  在臨邑縣,富民家庭農場負責人魏德東看著即將收割的麥田感慨頗深:“過去,夏收可是個費力活兒,彎著腰一幹就是一天。要是還像以前那樣人工割麥,我這3000畝小麥,哪怕100人來割,也要割上20多天。”

  如今,魏德東購置了3臺聯合收割機,割麥效率飛速提高。“從開機收割到顆粒歸倉,靠著這些‘鐵家夥’,只需要3-4天就能完成。老一輩常說的‘夏忙’,到我們這輩成了‘夏不忙’。”魏德東說。

  魏德東的農場往南200多公里的滕州市,富原萬畝糧食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里的1.1萬畝小麥也迎來了收獲的時刻。

  不過,往年這個時候,聯合社理事長宋致帥總是寢食難安。“這麼多糧食,怎麼晾曬、怎麼儲存?為了解決晾曬難題,每年都是先把收割機派出去給附近村民收,等我們地里的麥子曬幹些再收。可這一拖,萬一遇上雹災就全毀了。”宋致帥說。

  今年,聯合社里的農機具迎來了新的“小夥伴”——6組低溫烘幹設備,這讓宋致帥踏實多了。“地里的麥子一熟,不等不靠立刻就能收,收完接著就能烘幹入庫,再也不怕天氣變化了。”宋致帥說。

  山東省農機局副巡視員侯英忠在麥收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年小麥機收率和玉米機播率將保持在98%和96%以上,小麥有望再度豐收。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