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重慶市大足區政協組織委員們一行深入供銷係統,就如何發揮供銷社助力農村脫貧增收的作用,大力推進全區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進行“摸脈會診”。
過去,由于農村物流體係不完善,農村市場尤其是邊遠農村成了山寨商品、過期食品的重災區,加上農民大都居住分散,配送成本高,如何讓農村居民購買到物美價廉的放心貨成為農村消費品市場建設的老大難問題。
為此,在當地政協委員關注呼吁下,2016年1月29日,大足區委以一號文件的方式下發了《關于深化全區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意見》後,成為了拉動供銷社改革的“導火線”。此次供銷綜合改革,涉及面廣,既含農業生產服務方式和手段、農產品流通服務創新,又有農村合作金融服務、基層社改造與基層組織建設,還有農村電子商務推進、聯合社治理機制、社有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轉型升級等。
大足區供銷社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遍布城鄉的網絡資源優勢,對傳統經營網絡進行改造、整合、優化和提升,在特色產業及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不斷完善農村流通網絡。
“目前,供銷社已建成各類經營網點共1255個,其中農資連鎖經營網點282個,‘綠優鮮’農產品社區經營網點16個,煙花爆竹日用品經營網點922個,再生資源收購網點35個。”據大足區供銷社副主任鄧鵬麒介紹,該區已形成農資、日用品、煙花爆竹、再生資源四大連鎖經營網絡和區、鎮、村三級流通體係。
當天,委員們針對在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過程中,還存在什麼樣的困難?下一步該如何推進工作的發展等問題,與會人員都積極發言,建言獻策。如“以‘互聯網+農業’的方式,推廣應用農資物聯網技術,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讓農村電子商務助推農村增收脫貧;以專業人才來引領供銷社的綜合改革,培養一批懂經營、有經驗、善管理、求務實、樂于奉獻的年輕化、專業化人才;出臺相關綜合改革配套政策,以制度規范來促改革,更好發揮供銷社連結城鄉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等。
委員們的建議非常好,“通過互聯網線上代購、代銷會成為未來基層供銷社服務的一大重點。” 鄧鵬麒說,搭建電子商務平臺,讓本地農產品銷得出、外地營地產品買得進,是基層社現代流通的主攻方向。
譚顯全 陳世會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