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陳曉華:加快休閒農業提檔升級 打造就業增收新增長極

2016年06月14日 10:49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二、充分認識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要把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引導好、發展好,十分重要的是要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認識和把握,以增強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

  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產業脫貧的重要途徑。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能夠使農業生產實現物化產品和精神產品雙重增值,有效增加農業經營性收入;能夠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擴大就業容量,有效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能夠把農家庭院變成市民休閒的“農家樂園”和可住可租的旅店,有效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能夠把農業產區變成居民親近自然、享受田園風光的景區,保障農民收入“四季不斷”。特別是對貧困地區來講,更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貧困地區大都是未開墾的處女地、原生態地,往往生態環境良好,農產品特色明顯,民俗風情各異,古村落形式多樣,具有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些地區,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形成產業支撐,建立幫扶機制,實現利益分享,可以走出一條產業脫貧的路子。

  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當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仍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有的地方在產品品種、食宿環境、服務質量、文化展示、農事體驗等方面還難以滿足城鄉居民高質量的休閒消費需要。有的經營主體功能單一,果園只能提供採摘,農家樂只能提供食宿,農業園區只能提供科普觀光,觀光、體驗、休閒、度假、用餐、賞景相互割裂,沒有形成結構優化和業務銜接,導致遊客不願來,來了待不住。這種狀況制約了產業發展,這就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提高供給質量,著力打造功能齊全、環境優美、體驗活動豐富、產品綠色安全、文化內涵深厚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品。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服務,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涉及面廣、內涵豐富,既要打好第一產業的基礎,又要推動第二產業延長產業鏈,還要延伸第三產業的價值鏈。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很好體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有效載體之一。許多經營業主在生產優質農產品做大一產的基礎上,發展加工業做強二產,發展休閒度假、養老養生、農事體驗等做優三產,有機地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休閒觀光服務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農村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展了農村的發展空間。

  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帶動農民創業創新的重要平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資源消耗低、投資額度小、就業容量大、市場需求旺、綜合效益高,農民、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均可參與,是創業創新者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大量的休閒消費,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無窮市場。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為創業創新者獲取創意信息、發布休閒產品、開展眾籌融資提供了便利條件。移動通信、高速鐵路、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等基礎條件的改善,為創業創新者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大批投身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弄潮兒,走“小、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打造了一批“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專”的休閒產品和服務,他們的成功,為農民創新創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