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時節,機身穿梭,機聲歡叫。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古城鄉種糧大戶海國勇種植的“西農979”“濮麥9號”等良種小麥正在收割。“因為品種選用得當,一斤要比普通小麥多賣一毛多錢,單憑這些就能多賺不少錢呢!”海國勇驕傲地說。
小麥金種子,今年分外香。唐河各合作社種植的良種小麥與普通小麥對比優勢突出:在產量上,普通小麥畝產800斤左右,良種小麥畝產1100∼1300斤;在價格上,良種小麥回收價格每斤要比市場價高出一兩毛錢。合作社和種子公司簽訂有訂單合同,由種子公司統一提供優質麥種,並派技術人員負責田間管理、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一係列精細化耕作,農民既省心又增收,銷售還不發愁。
作為“中原糧倉”核心產區的唐河縣,近幾年來把良種推廣作為小麥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以提高小麥集中供種率和整體化水平為中心,以優質化、專用化、市場化為導向,以試驗、示范、推廣為手段,採取科技服務與政策激勵相結合,實行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逐步建立健全了小麥良種產業化長效機制,確保了全縣小麥生產的優質高產高效。
“根據對我縣氣候條件、土壤成分、墑情的分析,縣農業局種子技術服務站對多個小麥品種進行試種,因地制宜,篩選出了適宜在本地種植的小麥品種,鄭麥9023、西農979、新麥21、蘭考198等一批新型高產優良品種播種面積逐年擴大,特別是鄭麥9023,通過多年的跟蹤種植,已完全適應唐河的氣候特點,耐旱耐澇、產量穩定、增產較高、品質上乘,被選為當家品種。”唐河縣農業局局長李萬忠告訴記者。
品種換代,效益可觀。一係列優良品種的引進,在糧農中產生了聯動效應。唐河縣小麥種植面積由最初的170萬畝增加到210多萬畝,產量也由最初的10億多斤攀升至20億斤以上,農民徹底拋棄了退化嚴重的自留種和表現平平的普通種子。更為重要的是,品種帶來的巨大效益,讓糧農們糧種要“良”的觀念根深蒂固,全縣的小麥良種覆蓋率由原來的40%提高到100%,制種小麥種植面積達10萬畝,穩產、高產、抗病品種佔據主導地位,使小麥賣相好、市場俏、效益增。
小麥良種化,迎來糧滿倉。目前,唐河縣210萬畝小麥在嚴峻考驗下,順利實現“十四連增”,全國產糧名縣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金種子拉長產業鏈。優質良好的小麥種子使唐河圍繞小麥深加工的產業鏈轉動起來。恆昌面粉、賢德面粉等87家小麥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250萬噸,年加工能力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全縣初步形成了面粉、食品、精選包裝和飼料四大加工體係,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生產附加值,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實現了規模優勢向品質優勢、生產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
曹國宏 金少庚 馬伏嫻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