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澎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引進來”和“走出去”對于民族種業的促進越來越明顯。
2014年5月底,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與巴基斯坦佳德農業研究與服務(私營)有限公司在京簽訂了中國巴基斯坦雜交小麥產業化合作協議,中國雜交小麥走向世界邁出了第一步。“時至今日,雜交小麥已經在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家進行了大面積試種,並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科研部經理張勝全告訴記者,“‘京麥7號’等品種在巴基斯坦最高增產幅度達到50%以上,獲得了當地政府和企業的高度認可。”
在張勝全看來,雜交小麥“走出去”的優勢十分明顯,作為世界第一大口糧作物的小麥種植面積和需求量都非常大,在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廣泛種植的今天,雜交小麥卻一直尚未實現大面積應用,市場需求明顯。“我國獨創的二係法雜交小麥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全面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雜交小麥產業發展的科學難題和技術瓶頸,具有顯著的技術領先優勢。”張勝全解釋說,“‘十二五’以來,我國雜交小麥率先布局南亞並獲得成功,為下步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奠定了基礎。經過前期大量試種,我們已經初步找到了雜交小麥應用的適宜區域,加速推進南亞地區雜交小麥產業化、加快拓展拉美、非洲等區域的小麥生產區是未來雜交小麥‘走出去’的重點。”
“將中國的種子送出去”只是雜交小麥“走出去”的第一步,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維波說:“引進種質資源,創制適于巴基斯坦應用的新組合是我們一直在做的。”目前,中種公司以雲南元謀基地為基礎,建立了專門面向巴基斯坦的雜交小麥育種基地,目前已改良育成具有巴基斯坦等血緣的不育係材料2份,改良現有優異恢復係材料50份,創制出優異恢復係2份。
因地制宜地培育適合當地推廣的品種是雜交小麥成功實現“走出去”的先決條件。“雜交小麥‘走進’巴基斯坦的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將品種培育擺在‘走出去’工作的首位,適宜品種的突出表現是推動雜交小麥‘走出去’的原動力。”張勝全說,“當然,培育適宜品種需要很長的周期,但同樣也面臨著著強優勢組合挖掘難度大、應用成本高等的現實問題,這也促使我們始終堅持‘先做好自己的事,再向外走’的原則。因地制宜地建立了面向不同區域的雜交小麥國際育種基地,積極利用外引種質資源進行材料改良,這將大大加速品種的培育速度。”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