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邂逅臺灣酒和茶 金門高粱兩岸飄香

2011年11月25日 10:18 來源:你好臺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利用新鮮作為賣點

  其實,陳成都先生是引進金門三寶的第一人。我們更多的是了解他做高粱酒這部分,但是其實,當時在廈門島內的第一家‘金門三寶’店是陳先生開的。陳2001年,他來到島內,在當時虎園路旁開設“金門三寶”店,主營金門高粱酒、金門貢糖和金門菜刀。那時候,大嶝小額貿易市場銷售的臺灣商品已累積了一定的人氣,“金門三寶”的名號也在市場內叫得很響,但在市場外還未被更多人熟知。陳成都的想法是,廈門金門門對門,此前由于歷史原因造成近在咫尺的兩地民眾隔絕,重啟交流之後,廈門市民對金門的東西會感興趣,開店賣金門特產一定會有它的市場。  

  陳成都:比如臺灣金門三寶來說,大家知道菜刀來是有歷史的,菜刀是手工打的,是兩岸打仗的時候的廢鐵皮打的,好用耐用,大家都很噶意。金門只有生產花生和高粱,本土的高粱來做高粱酒。然後因為花生也多,才有貢糖,送禮的還是自己嘗嘗鮮,都是不錯,因為廈門是觀光城市,朋友去的人很多,當做是廈門的特色、福建的特色來饋贈親朋好友,可以說,金門三寶或者金門高粱酒能在大陸那麼快打開知名度,跟這個也是有一定的關係。

  後來的發展與他預期的一樣,市民對初進廈門市面的“金門三寶”越來越噶意,他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慢慢的,除了這三寶之外,包括臺灣茶、鳳梨酥、幹貝醬等臺灣特產休閒食品也進駐店內,為消費者所接受。只是在2001到2008年間的七年,“七年之癢”居然降臨在這個生意人的身上。7年後他遇到什麼樣的轉折,他的金酒路方向在哪里?歌曲後揭曉。

  當時是2001年到2008年,這個時間對從事對臺工作的人來說應該比較敏感,是兩岸剛剛開始打破隔絕格局的前幾年,兩岸實現從小三通到大三通的跨越。那麼,這對從事金門進貨大陸賣的陳先生來說,幫助也是不小的。

  陳成都:當時還得經過第三地轉口,一般一個集裝箱從臺灣金門到大陸,比如到廈門要一個月的時間,大三通後,差不多兩個禮拜就能到我們的手中,一個時間速度快,成本接生意大部分,金門到廈門半小時就一班船,做飛機來說,比起當時經過澳門香港,費用就省了一半。

  陳成都在廈門一手抓“金門三寶”,一手抓“金門美食”,相得益彰,生意越做越“好勢”。但他顯然不滿足于只局限在廈門市場,想進一步將“金門三寶”推向北方。北方可是白酒的大本營,北方的本土品牌佔據著各大消費排行榜的榜首,那麼,來自南方的“小只”的高粱能pk過北方“勇壯”的高粱嗎?歌曲後揭曉。

[責任編輯:馬迪]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