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已引進高端農業項目32個,建設規模化蔬菜園區137處。
“部省共建”助建育種育苗產業體係
“2013年以來,為了加強設施蔬菜新品種展示與推廣,促進我國優良蔬菜品種的推廣,壽光已經連續四年承辦了‘中國(壽光)設施蔬菜品種展示試驗’,吸引了國內外200多家農業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參加展示試驗,每年集中展示蔬菜新品種3100多個。”壽光蔬菜種業集團主任國家進介紹。
壽光市農業局局長張茂海介紹,2013年農業部與省政府簽署了在壽光市聯合共建“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合作備忘錄”,壽光出臺了《扶持蔬菜種業發展的政策規定》。壽光投資3億元,規劃了138畝的“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建設了佔地150畝的“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示范試驗區”,吸引了中國農科院、國家蔬菜工程中心、中國農大等6個國家和省級農業研發機構,提升了蔬菜種業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率。
“部省共建”帶動壽光建起了13家蔬菜研發中心,壽光蔬菜種業集團、新世紀種苗等5家企業被認定為濰坊市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金百利、魯盛等29家企業建成了標準化種苗繁育基地。
現在,壽光蔬菜育種已經進入商業化合作育種階段。壽光蔬菜種業集團、新世紀種苗等育種企業,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東北農大等13家院校合作,借力開展新品種研發。蔬菜種業集團與華中農大、中國農大合作建立了省內唯一的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通過育種合作,壽光有46個蔬菜新品種通過了省級審定和鑒定。
“三大工程”探索蔬菜產地環境改良體係
在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支部書記李新生說:我們村從1993年開始種植大棚蔬菜,是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由于連續多年重茬種植,棚內土壤板結和地力下降現象較嚴重。從2011年開始,連續5年市鎮扶持50多萬元,推廣了沃土工程、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對全部大棚進行了土壤改良,現在棚內土壤有點軟了。
“其實,東斟灌村的大棚土壤改良僅是壽光蔬菜沃土工程的一個縮影。”壽光市農業局陳永智說,從2011年開始,連續6年,投入4000萬元,實施了“設施蔬菜沃土工程”,到2015年共改良大棚28萬畝,棚內土壤有機質提高了0.8%以上,土壤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基本形成了肥沃安全的土壤環境。今年,開始實施第二輪沃土工程,爭取再用5年,每年財政投入800萬元,將全部大棚改良一遍。
2015年壽光市政府投入200萬元,實施“綠色植保工程”。建立了病蟲害監測預警實驗室,完善了市鎮村三級病蟲害預警係統,推廣了蠟質芽孢桿菌、微生物菌劑等一批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推廣了熱力煙霧劑、靜電噴霧器等新型植保藥械,使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5%以上。
壽光市植保站站長鞏玉升介紹,由于連年種植大棚蔬菜,根結線蟲病對蔬菜生產的危害日趨嚴重,特別是瓜類、茄果類、豆類等受到的危害最重,有的大棚因為這一病害而絕收。從2014年開始,連續六年,政府每年投入500萬元,實施了“設施蔬菜根結線蟲病防治工程”。通過試驗和招標,推廣了一批防治根結線蟲的專門藥品和技術方案,年推廣1.5萬畝以上,力爭到2020年根結線蟲控制面積達80%以上。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