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構築產業新優勢
參觀壽光蔬菜博覽會,讓人感受到藝術般的享受。西紅柿可以長成“大樹”,南瓜成為展館走廊頂棚的裝飾品,霧化櫃里長出了茂盛的茄子,聖女果像葡萄一樣串在枝條上……
壽光蔬菜博覽會已經舉辦了17屆。記者在今年的博覽會上看到,2000多個蔬菜品種和百余項先進技術正在展示。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等300多項國內外先進技術,立體栽培、無土栽培、椰糠基質栽培、生物組培等30多種種植模式,已在壽光田野上推廣。
壽光是從種植大棚蔬菜開始走上富裕道路的,但現在大棚蔬菜在全國呈燎原之勢,很多地方都把發展蔬菜大棚當做精準扶貧項目,建設力度可以說前所未有。在這樣的形勢下,壽光如何保持自己在蔬菜產業方面的優勢?壽光人的回答是,創新科技構築新優勢。
過去,種子是壽光蔬菜產業的最大短板。如今,他們建起13家種子研發中心,通過審定、鑒定的蔬菜新品種達到46個,國產蔬菜品種市場佔有率達66%。全市育苗企業達200多家。在位于壽光市的濰坊科技學院生物工程研發中心,李美芹博士告訴記者,他們新研發的西紅柿品種,番茄紅素比普通品種增加一倍。
種苗產業現在是壽光的戰略性產業。他們建設了佔地138畝的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還有12家“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壽光以12公里長的現代農業走廊為依托,集中規劃建設了4700畝種苗繁育區,吸引科研機構和人才到壽光創業發展。全市從事育苗的企業已經有200多家,育苗設施面積 100多萬平方米。壽光蔬菜先進技術和良種覆蓋面分別達到95%和98%,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
羊口鎮是壽光北部濱海鹽鹼地帶。幹旱缺水嚴重制約這里的農業發展。今天繁忙的卻是蔬菜大棚建設工地。我們在工地上找到了忙碌著的鎮黨委書記吳廣興。他介紹,早在2000年,楊莊村、劉旺村就在鹽鹼地上建大棚無土栽培西紅柿,目前全鎮無土栽培大棚已發展到80個。
無土栽培是壽光蔬菜生產的成熟技術。抓住這個新產業,羊口鎮整體流轉土地7500畝,實施蔬菜大棚示范工程,其中規劃了2000畝的高標準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示范區。鎮上投資3000多萬元配套道路、管網、深水井以及電力等基礎設施,農戶來園區建大棚,免除前5年土地承包費2萬元,鎮上出資聘請技術人員全程指導。目前,全鎮在建工廠式蔬菜大棚113個,面積680畝,再有一兩個月就能移植生產。吳廣興信心十足:“我們將會讓這不毛之地變成高效菜園。”
朱蘭璽說:“把勁用到科技上,推動蔬菜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才能保持壽光蔬菜產業強大的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