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蔬菜工廠”崛起,大棚升級新壽光

2016年06月15日 11:08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抓住組織化 生產“放心菜”

  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的根本出路還是在組織化,壽光從自身農業發展過程中切身感受到了這一點。去年年初,壽光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農民專業合作社體係,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級層面,成立了公益性的壽光市蔬菜專業合作社協會和壽光市菜農之家蔬菜專業合作聯合社,為全市合作社、菜農提供統一管理和服務。

  正在蔬菜大棚里忙著的壽光菜農之家聯合社理事長朱在軍告訴記者,農戶分散生產、農資分散採購和蔬菜分散銷售的“三分散”問題,制約蔬菜產業升級。過去,光農資商就4000余家,多級代理、層層加碼,爭相代理利潤空間大的少數產品,而不願代理性價比高、利潤低的產品。蔬菜銷售缺乏議價能力,難以實現優質優價。

  如今,菜農之家聯合社把運行規范的合作社組織起來,把分散的生產要素集納起來,實行標準化生產,降低成本,提高質量,集中打造統一的“優蔬匯”品牌,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壽光蔬菜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壽光市果蔬類合作社已發展到1550多家。他們提出,力爭3年時間,全市90%左右的農戶納入聯合社體係。

  生產的組織化是保證蔬菜質量的基礎,而質量監測服務社會化則是基本保證。壽光市正在持續推進“沃土工程”,組建土壤檢驗實驗室,建立全市的土壤大數據。“沃土工程”包括設施蔬菜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改良、根結線蟲防治、農藥殘留治理等四個方面。

  洛城街道飲馬村是蔬菜土壤改良示范點。村里有300多個蔬菜大棚,過去大棚經常出現土壤板結、死棵、病蟲害多等現象。記者在這個村了解到,2014年列為 “沃土工程”示范點以來,蔬菜土壤得到了改良,土壤有機質含量明顯提高,每畝底肥成本節省1700元,增收卻可達9000元,比過去增產12%。

  壽光市農業局局長張茂海說,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連續7年實施“設施蔬菜沃土工程”“根結線蟲病防治工程”和“綠色植保工程”,持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壽光還建起了蔬菜質量檢測視頻監控和農業投入品準入備案兩大係統,建立了蔬菜質量追溯體係,夯實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根基。目前全市推廣水肥一體化的蔬菜大棚已有10萬畝,節水、省肥都在50%左右,畝產平均提高30%以上。

  蔬菜產業發展帶動了大棚設施、農機、農資、植保、流通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整體提升,壽光的電力、金融等產業,也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到今年3月末,百萬人口的壽光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928.6億元,比年初增加84億元。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